污水处理升级改造的5个关键问题分析(三)
2022-07-22 来自: 环保水圈 浏览次数:535
四、二沉池优化
二沉池是生物处理的关键,生物处理是在曝气池内完成,但水质的表现是在二沉池体现出来。但是很遗憾国内对二沉池的研究、优化并不特别重视,往往在二沉池之后再增加一个高密度沉淀池,形成沉淀+沉淀的单元堆砌,从逻辑上来说不是很合理,另外还有一些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各种弊端。
实际上欧美的污水厂很少有在二级出水之后用高密度沉淀池,一般都是用在处理方面,欧美对二沉池的优化非常重视。
二沉池优化的一个重要工具是CFD模拟,通过CFD的模拟可以对二沉池内部的流态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采用有针对性的合理措施来改进其实际效果。
这是山东某污水处理厂的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的CFD模拟,通过模拟发现,进水裙板的高度对二沉池的流态有重要的影响,加长了裙板以后,出水SS就会降低很多,把污泥层的界面也降低很多。
二沉池另外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在出水槽外侧靠近池壁这一侧的SS比较高,而在内侧比较低,这其实是一种异重流的现象。对于已经建好的二沉池来说,通过CFD的模拟,在池壁上设置一定的水力挡板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将上升的SS折回到池中。对于这种所以有些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水泥的挡板。
五、水力的优化
水力的优化实际上涉及的面比较多,这里仅从DO对厌氧、缺氧的影响、进水与回流污泥、混合液回流的混合、反应池部分区域的短流简单举两个例子。比如,在厌氧池设计的时候,往往是进水管、回流污泥口一起进入厌氧区,实际上比较好的做法设置一个混合区,让污泥与水进行充分的混合。另外,进水是要从底部、上部同时进,这样的话降低了进水带入的DO。
下面这个例子是一个多级AO工艺的污水厂,由于上级好氧池的影响,在二缺氧池、第三缺氧池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廊道的DO在1毫克/升以上,这无疑会降低有效的缺氧池容,投加的碳源也会形成无谓的浪费。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上级好氧区的末端做一个消氧区。因为水力问题通常涉及到具体的项目,情况也不完全相同,需要针对性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