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种废水处理工艺分析(三)
2022-05-19 来自: 环保水圈 浏览次数:444
四、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的废水处理方法。常用方法包括臭氧化处理法、电解处理法、化学沉淀处理法、混凝处理法、氧化处理法、中和处理法等。各种处理方法的基本工艺图如下:
1、臭氧化处理法
臭氧处理法是用臭氧作氧化剂对废水进行净化和消毒处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水的消毒,去除水中酚、氰等污染物质,水的脱色,水中铁、锰等金属离子的去除,异味和臭味的去除等。主要优点是反应迅速、流程简单、无二次污染。
2、电解处理法
电解处理法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使电解槽内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的过程。电解法处理的优点是使用低压直流电源,不耗费大量化学药剂,操作简易,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缺点是处理大量废水时耗电,耗电金属量较大,分离的沉淀物不易处理利用等。
3、化学沉淀处理法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是向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物质,使它和废水中欲去除的污染物发生直接的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而使污染物分离除去的方法。这就决定了化学法处理后会存在大量的二次污染,如大量废渣的产生,而这些废渣的处理目前尚无较好的处理处置方法,所以对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和以后的可持续发展都存在巨大的负面作用。
4、混凝处理法
混凝处理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其中的胶粒物质发生凝聚和絮凝而分离出来,以净化废水的方法。
混凝系凝聚作用与絮凝作用的合称。前者系因投加电解质,使胶粒电动电势降低或消除,以致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脱稳胶粒相互聚结而产生;后者系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搭桥,使胶体颗粒相互聚结而产生。
5、氧化处理法
氧化处理法利用强氧化剂氧化分解废水中污染物,以净化废水的方法。强氧化剂能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逐步降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也能把溶解于水中的污染物氧化为不溶于水、而易于从水中分离出来的物质。
6、中和处理法
中和处理法是利用酸碱中和作用处理废水,使之净化的方法。
五、联合处理法
当单一的处理方法处理效果不理想时,为了达到污水排放的标准,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联合的方式。常见的是物理-化学处理法,其基本工艺如下:
物理-化学处理法是运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它是由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组成的废水处理系统,或是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的单项处理方法。
六、活性污泥工艺
活性污泥工艺是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主流。由于其较高的处理效率,运行稳定可靠,而被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广泛使用。
活性沟污泥工艺法是一种好氧处理方法,系统中包括水系统、泥系统和气系统,主要设备为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对该工艺的要求是污泥除了要具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七、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和发展,突出的优点是在保证稳定处理效果前提下,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简单,降低了总投资和运行成本。同时该工艺除氮,除磷的效果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也有很多种,目前较为流行有A-O工艺和A-B工艺。
1、A-O工艺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是厌氧段,用于脱氮除磷;O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该工艺的主要缺点有两个:一是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二是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运行费用。此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百分之九十。
2、A-B工艺
A-B工艺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A段由吸附池、中间沉淀池组成,B段由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组成,A、B段由各自的回流系统,A段负荷高,经过A段吸附某些重金属和难降解物质,提高可生化性,有利于B段处理,同时还有脱氮除磷作用,B段负荷低,在水质、水量方面比较稳定。
3、卡罗塞尔氧化沟
渠道更深、效率更高、机械性能更好,改善和弥补了转刷式氧化沟的弱点。
4、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
容积相同的池子串联工作,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无需污泥回流系统,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处理水质好,污泥比较稳定。
5、奥贝尔氧化沟系统
同心圆式的多沟串联系统,用的比较广泛,运行时,外、中、内的溶解氧的剃度很大。
6、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有称合建式氧化沟,减少战地面积,免除污泥回流系统,但是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