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及水污染综合整治技术分析(下)
2022-06-23 来自: 环保水圈 浏览次数:564
3、分散式家庭处理模式
(1)农村生活垃圾家庭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家庭处理模式是指以家庭为单位,将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除有机垃圾可并入生活污水处理以外,可回收垃圾经分拣后可进行综合利用或送到回收站再利用,建筑垃圾及灰石渣土可用作农村道路的铺设,而剩余垃圾可就地填埋。
该模式适用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农村。由于村落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水平不高而环境容量较大,因此垃圾产生量小且组成相对简单,村落自行消化即可解决生活垃圾问题,但要求村民有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
(2)农村生活污水家庭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家庭处理模式主要针对单户或多户家庭,采用家庭式一体化处理装置等分散型水处理设施处理家庭灰水,现今国外应用较广泛的分散型水处理设施主要有日本的小型净化槽技术、澳大利亚的“filter”污水处理系统、韩国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等;而黑水及家庭产生的有机垃圾(主要为厨余垃圾)可通过堆肥或沼气工艺进行资源化处理。该模式适用于布局分散、地形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处理的村庄。相比大规模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分散型处理装置建设周期短、无需铺设长距离输送管道、基建费用低,并可根据当地条件灵活布局、可进行一体化设计。但其缺点是处理效果容易出现波动,简易的堆肥装置肥效低且容易出现二次污染,而低温、低污水浓度是沼气技术限制因素。
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不管采用何种模式,都需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建立并完善配套的环卫装置及设施,及时清理改造现有的不合理垃圾收集点,避免垃圾渗滤液对土壤及河道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相互结合,过于单一的垃圾处理工艺会降低垃圾分类效果。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要提高村民的节水意识。不管采用何种模式,都需完善村落的污水排放与收集系统,按照村落布局合理设计污水管网;将垃圾处理模式与污水处理模式有机结合,根据农村自然、经济及社会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多元化生活污染处理模式。
三、农村生活污染处理工艺的选择
1、选择农村生活污染处理工艺,特别是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时,考虑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到当地农村的地形地貌、布局特点,特别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村民收入情况,量力而行地建设投资、能耗与当地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处理效果又稳定的处理技术。
(2)达标排放原则。出水满足相关排放标准。同时拥有与今后不断提高的标准相匹配的提升空间,充分考虑到未来生活污水出水资源化的必然趋势。
(3)操作简便,管理容易原则。考虑到农村地区相关环保技术人员水平不高,应选择日常运行效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管理、简单的生活污染处理工艺。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艺
不同类别的农村生活垃圾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置,目的是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目前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工艺主要有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厌氧消化等方法。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可分为生物处理技术及生态处理技术两大类。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生态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渗滤系统。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两大类技术都是从末端治理出发,而过程控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控制尤为重要,生态厕所对黑水的后续处理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技术路线设计
单一处理技术通常难以满足对生活污染的有效治理、污水的达标排放或回用的要求。对农村生活污染的综合整治,应将治理模式的选择与组合工艺的选择有机结合起来。该技术路线的关键单元是生活污水生物处理与生态处理相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相结合,可根据村落实际情况选择村级或户级处理规模。
五、总结与展望
1、合理选择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模式与处理工艺
对于农村生活污染综合处理模式的选择,应做到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处理模式、灵活地组合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如偏远地区的散落村户可选择家庭式一体化处理模式,而经济发达的农村聚集区可选择集中处理模式。对于农村生活污染处理工艺的选择,既要考虑到经济适用原则,又要考虑到达标排放原则,生活污染经工艺处理后不危害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工艺选择的基本前提。
2、完善法规体系,规范技术标准
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完善的法规体系、规范的技术标准是展开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的前提。我国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缺少配套措施和技术规范。发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形成完善的分散型污水治理体系,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例如,日本推出净化槽技术配套技术指南《净化槽的结构标准及其解说》及《农业村落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指针》,对运营模式也有详细的规范,这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染的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国当前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总结我国现行的处理模式和经验,因地制宜、更加合理的选择治理模式,推动美丽乡村生活环境综合治理。